鈦白粉業六項策略化解四大矛盾 發展勢頭良好
今年我國鈦白粉行業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預計總產能將突破100萬噸,總產量達到93萬~9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0%~12%。其中金紅石型鈦白粉產量達到35萬噸左右,同比增長14%,創歷史最高水平。作為世界第二大鈦白粉產銷國,我國對世界市場的影響日益增大。
今年以來,鈦礦、硫酸、煤、柴油等原料、能源價格都出現不同幅度上漲,鈦鐵礦比去年高出300元(噸價,下同)左右,硫酸高出700~800元,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不少企業銳鈦型生產出現虧損,金紅石型生產利潤減少。鈦白粉工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凸現了四大矛盾:行業快速發展與資源緊缺的矛盾,環保要求與“三廢”治理不力的矛盾,市場需求與產品結構失衡的矛盾,行業技術進步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因此我國鈦白粉工業今后要走規模大型化、資源節約化、品質高端化、品種專用化、上下游一體化、環境清潔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逐步解決上述矛盾和問題。
一是硫酸法與氯化法協同發展。目前世界上成熟的鈦白粉生產工藝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兩種。硫酸法對環境污染較大,但是廢酸可以循環中和,副產品可以綜合利用,還具有直接可以利用低品位鈦精礦為原料等優點。只要經過努力,發揮自身優勢,將我國以硫酸法為主的鈦白粉行業整體水平提高到新高度是可能的。由于氯化法較硫酸法具有更多的優勢,隨著錦州1.5萬噸/年氯化法鈦白粉生產裝置的達產,我國大規模發展氯化法鈦白粉的時機已基本成熟。因此,在可預見的時期內,這兩種方法仍將并存、協同發展。
二是加快行業重組,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目前,我國已有鈦白粉生產企業70余家,以中小企業偏多,產業集中度低、布局也極不合理。近幾年鈦白粉行業在提高集中度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攀鋼集團率先組建了超大規模的鈦業集團,廣西地區部分企業以資產(股權)為紐帶組建了年產8萬~10萬噸金紅石鈦白粉后處理工廠。今后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行業產能的增長方式亟待進行調整,應由企業自主的產能擴張(新增能力)轉向業內的并購重組。這種方式既能有效緩和當前供需矛盾,又能不斷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三是實現原料的優質化、多元化。鈦礦資源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目前,我國鈦白粉行業對鈦礦的實際需求量為190萬噸/年以上,而國內每年鈦礦的實際生產能力僅為110萬噸,已不能滿足需要。估計到2010年國內鈦礦產品滿足率不到50%。今后,擴大使用二氧化鈦含量更高的酸溶性鈦渣和富鈦礦將成為必然選擇。國內要加快建立原料基地,同時應進一步加大進口鈦渣、鈦礦的采購量。未來氯化法工藝所用的高鈦渣應主要通過開發大型天然金紅石生產基地來實現。
四是多渠道提高生產技術水平。我國的鈦白粉工業仍然處于成長期。為了降低資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推動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必須多渠道提升行業技術水平:要通過引進先進成熟的技術,提升發展水平;同時在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基礎上,實現集成和再創新,不斷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還要積極推進科技平臺建設,完善科研條件共建、共享體系,為行業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五是以市場為導向,實現產品深度開發。鈦白粉行業應以實施名牌戰略為引擎,加快產品更新換代,使品種結構向多元化、高端化方向發展,并且加快漿狀鈦白粉產品、高檔裝飾紙用鈦白粉、化纖鈦白粉、食品添加二氧化鈦和包核二氧化鈦等新型鈦白粉品種的深度開發和應用。具備一定綜合優勢的企業應向金紅石型專用高檔產品方向發展,通過技術創新,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和綜合性能,以替代進口;中型企業應立足走差異化發展道路,開發中檔精細、專用產品。
六是理性地對待出口退稅政策的變化。從7月1日起,我國實施的新的出口退稅政策,無疑給鈦白粉行業帶來很大的影響。但是應該看到,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是必然的趨勢,行業應該理性地對待出口退稅政策的變化,在出口策略、產品定價、新產品開發和節能降耗等方面積極應對,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此次退稅調整帶來的不利影響。